典型案例一:虚假购物、服务类诈骗
学生林某被陌生网友拉入QQ群,诈骗分子称参加拼单购物能获得特大优惠,拼单不成功会退款。随后,林某拼单没有成功,诈骗分子就让林某下载了一款软件进行退款,并以林某的支付宝曾被冻结有风险为由,让林某从其母亲账号转钱到指定账户,并告知林某指定账户收到款后会全额退款。林某信以为真,导致被骗数万元。
警方提醒:通过网络平台交易时,一定要仔细了解商家的真实信息,多方面综合评估,尽可能选择正规的购物服务平台,不要脱离官方平台进行私下交易。对于异常低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,不要相信所谓的论文代写、私家侦探、提供定位等服务信息。

典型案例二: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
学生王某拥有某游戏的账号,有诈骗分子添加其QQ询问是否愿意卖出该游戏账号,诈骗分子的报价超出王某的预期,王某当即表示同意。于是,诈骗分子通过QQ发给王某一陌生网址,要求其在该网站平台进行交易。随后诈骗分子以王某操作失误导致账号被冻结为由,要求王某向私人账户转账以解冻资金。王某信以为真,被诈骗2000元。
警方提醒:绿色上网,适度游戏。买卖游戏账号和道具要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,切勿绕开官方平台私下交易。

典型案例三:刷单返利类诈骗
学生曾某发现自己被拉入一做兼职的QQ群,在做了几次小额刷单任务收到佣金后,便信以为真,被对方引诱下载刷单APP领取垫付任务。曾某在垫付3000元后发现无法领取佣金,才知上当受骗。
警方提醒:刷单获返利本身就是违法行为,并非正当兼职。所有要求垫资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。

典型案例四: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
学生杜某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,称杜某前几日购买的物品有质量问题,现需向杜某进行退款理赔。杜某信以为真,在诈骗分子诱导下下载了一款APP,通过该APP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。随后,杜某收到银行卡被转款2万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。
警方提醒:接到自称是电商、物流客服电话时,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,正常的退款理赔都会原路返还,并不需要扫码、下载APP、点击陌生链接、填写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,或是下载会议软件共享操作。

典型案例五:冒充领导、熟人类诈骗
学生张某接到自称是其好友朱某某的一条微博私信,内容是朱某某在英国遇到困难无法购买回国机票,需要帮忙代付机票费用。张某未经核实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一万七千余元,后联系上朱某某本人发现未有此事,方知上当受骗。
警方提醒:破解这种冒充类骗局,关键在于多方核实查证真伪,在接到自称领导、熟人转账的要求时,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,不要轻易转账。

典型案例六:网络婚恋、交友类诈骗
学生李某在网上下载某APP交友,客服称需要做“充值返利”任务才能激活账户。为激活账户,李某第一次充值37元,对方返利50元,第二次充值200元,对方返利270元,第三次充值1025元,未获得返利,对方称还需第四次充值才能一并获得返利。李某想最后一次充值获得返利后就不再操作,便再充值4225元,但仍未获得返利,遂意识到被骗。
警方提醒:凡是以恋爱、交友之名要求充值、刷单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,不要轻易转账。
